promotion@szsxjh.com  

洁净室整体方案一体化服务商

手机站

关于苏信            苏信产品            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苏州市苏信净化设备厂  
备案号:
苏ICP备05019691号-1
业务咨询: 0512-67525878(24小时服务)
E-mail:  promotion@szsxjh.com
地   址:  苏州市工业园区杏林街78号11号厂房B单元
邮   编:  215031

 

资讯详情

GMP认证后对无菌药品生产设备隔离操作技术分析

分类:
行业新闻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12/03 15:15

GMP认通过了证的实施,推动了我国无菌药品生产相关设备的飞速发展。

目前,大多数无菌药品生产企业通过了新版GMP认证,拿到了相关证书。

对于企业所应用的无菌药品生产相关设备而言,隔离操作技术引入功不可没。

隔离操作技术的定义:
一种在产品加工操作过程中隔离人员与产品的技术,避免人员与产品发生交叉污染,以实现保护产品或保护操作者的目的。

今天,小编将分享α-β阀、隔离手套、层流车等无菌药品生产设备的隔离操作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α-β阀

虽然α-β阀的引入对无菌药品生产中物料的无菌转移起到了积极作用,已被广泛地应用。

但是α-β 阀好似一把“双刃剑”,在非人工干预前提下确保无交叉污染的同时,其实际应用时仍有不实用或不可操作的缺陷。 

1、α-β阀刚开始使用时,由于其中密封圈涨紧的缘故,操作工是无法直接手工旋转2个阀片的分离,必须借用其他加大力矩的工具。

但这样会使密封圈严重磨损或变形,其产生的不溶性微粒将混入药物的某一区域。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引发不溶性超标之类的质量事故。 

2、使用一段时间后,在α-β阀能顺利旋转分离的同时,也增加了由于密封圈松驰而引起α-β阀泄漏的风险。

并且此风险有不可预见性,即不知何时α-β阀已经泄漏,而使其中的药物受到污染。

3、α-β阀中的转阀是由不锈钢与硅橡胶结合而成,按工艺要求,每批次后均需清洗与灭菌。

基于不锈钢与硅橡胶热膨胀性系数相差较大,一经湿热灭菌后,二者均会分层或变形。再次使用时,操作极为不便,且在结合处可能会有水分,对粉体、粉针剂生产而言存有风险。

4、密封圈失效频率极高,一般国产密封圈更换周期约为1个月,进口密封圈则为2~3个月。

频繁更换密封圈会影响生产效率,且费用较高。

隔离手套

近几年隔离手套的大量应用,对无菌药品生产非人工干预确保无交叉污染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隔离手套长度的限制,其伸向隔离RABS内部的范围是有限的。

因此,隔离手套在非人工干预前提下确保无叉交污染的同时,特别是固定在RABS上的隔离手套,仍有许多不可操作或虚假设置的缺陷。

1、用于无菌粉体分装生产中,原料粉铝瓶转移的几个方法: 

(1)铝瓶外清→灭菌传递→B级区暂存→A级层流下装α-β阀(用隔离手套)→倒置→在分装机外 置式大螺杆料仓上与其α-β阀对接。 

(2)铝瓶外清→灭菌传递→B级区暂存→进入分装机RABS缓冲区自净→用隔离手套装蝶阀→倒置→用隔离手套在分装机RABS中大螺杆料仓上对接。

2、用于无菌滴眼剂“三件套”药包材的转移 

用于无菌滴眼剂的液体灌装旋盖机也采用RABS结构,由于进入设备中的无菌滴眼剂“三件套”药包材有3种(即塑瓶体、内塞、外盖)均需无菌转移,在液体灌装旋盖机有限的空间中设置4处(药液、塑瓶体、内塞、外盖)进入口是很困难的。

其中, 塑瓶体、内塞、外盖进入RABS内有2种方法:一种是无菌PE袋通过自净区缓冲进入,另一种是靠层流车对接。

3、用于无菌软膏剂生产中软管的转移

目前,国内部分无菌软膏剂改造项目,选择用外厂进行环氧乙烷或辐射灭菌后的铝管或铝塑复合管。

除了加工审计繁琐、无菌检查周期长、 生产成本高等缺点以外,还有一项最棘手的问题:

用装置上隔离手套把大包铝管或铝塑复合管先自净,再定向放置在料管仓上的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除非打开RABS门进行铝管或铝塑复合管定向放置在料管仓上。

原因是铝管或铝塑复合管包装大,放置还需定向(头部),人工操作动作复杂,加之RABS隔离手套位置受限制。  

层流车

层流车以物料层流保护下移动为载体形式,对无菌药品生产进行非人工干预,在确保无交叉污染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目前部分层流车仍有不完美之处。

1、层流车与RABS或设备口对接时,二者间会产生一定的缝隙,有时其形成的面积较大,以致无菌物料转移过程暴露在B级区域的时间较长。

2、层流车上的隔离手套来转移层流车内物料是受位置限制的。

层流车而言,应根据根据车间布局、物料转移工艺、设备自身特点进行正确的选择。

信息中心

相关产品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